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手足口病?!!

病原體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疾病,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腸病毒71型引致的手足口病備受關注,是因為它較有可能會引致嚴重後果(如病毒性腦膜炎、腦炎、類小兒痲痺癱瘓),甚至死亡。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由初夏至秋季,亦會於冬季出現小高峰。
病徵
大部份患者都會在1星期內自行痊癒。病發初期,通常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疲倦和喉嚨痛。一至兩天後,口腔出現疼痛的潰瘍。另外,手掌及腳掌亦會出現紅疹。這些紅疹並不痕癢,有時會帶有小水泡。患者在病發首星期最具傳染性,而病毒可在其糞便中存活數星期。 患者痊癒後,會對相應的腸病毒產生抗體。但日後仍可感染由其他腸病毒引致的手足口病。
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泡和糞便或觸摸受染污的物件而傳播。
潛伏期
3-7天。
治理方法
現時並沒有特效藥物治療手足口病。患者應多喝水和有充足休息,同時亦可採用症狀療法,以紓緩發燒和口腔潰瘍引致的痛楚。
為免把病毒傳染給別人,患病的兒童應該避免上學或參加集體活動,直至所有水泡變乾。如感染是由腸病毒71型引致,患者更應在水泡變乾後,留家休息多兩星期。
父母要細心觀察兒童的病情。如出現持續高燒、神情呆滯或病情惡化等情況,患者應及早求診。

預防方法

現時仍未有疫苗可有效預防手足口病。因此,良好的衞生習慣最為重要:
  • 經常洗手以保持雙手清潔,尤其是如厠或換尿片後
  • 打噴嚏或咳嗽時要掩著口和鼻


  • 用稀釋家用漂白水(1份含5.25%次氯酸鈉的家用漂白水加49份清水)
  • 清潔被分泌物或排泄物染污的玩具、物件或環境
  • 避免與患者有親密接觸,如接吻、擁抱、共用餐具或杯子

Children language development

Language is the sound symbol. It is a tool to express of human thoughts and emotions.

If parents want your children to learn one or more languages, it is necessary to grasp the golden opportunity to create a good learning language environment for their children before six-year-old,

In fact, languag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exchange of human thinking, but also Is a complex ability to structure the system.

Language is our potential to be a genetic ability, but it is not as good as our body organs such as eyes, ears, mouth and nose. Children able to naturally operation are inherent in the world.

I believe that parents have to remember that when your babies are born, we do not have to teach him how to use their eyes, ears, eating with the mouth or nose breathing, he will naturally know how to use.

Although the language is a genetic ability, but if we do not have the appropriate period of time, let it be correct and effective training, it is difficult to develop as usual, and may even lose the ability to be reached.

The first phase of about 1 year old to a year and a half, this is the stage of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ability.

Even adults said that: In the growing of children, they can understand of the language.But the child's own verb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o develop will be very slowly.

The second phase from about a year and a half to three years old, this is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ositive speech activity.

 At this sta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bility of children to understand speech, positive words to express the ability of children soon developed verbal structure more complex.

It provided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psychology.

必讀育兒知識:幼兒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

     幼兒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幼兒期的年齡范圍是3―6歲,這個時期兒童生理、心理發展,仍屬于快速發展的階段。

  第一,幼兒期的認知發展言語是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掌握的最復雜的符號系統,它對兒童心理發展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幼兒期是兒童言語能力發展迅速的時期,是兒童增加詞匯數量最快的時期。在詞匯量方面,幼兒每日要增加2―3個詞匯或更多。3歲詞匯量有1000左右,6歲3000左右,7歲4000左右。年增加量最大的年齡段是 3―4歲,增加率約為70%。


   在詞類方面,1歲到1歲半兒童所掌握的詞,多為名詞和少量的動詞,到3歲以后逐步掌握各類詞匯,但是不同詞類的多寡差異很大。幼兒掌握各類詞匯數量中名詞最多,其次是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在名詞中具體名詞占80%―85%,在動詞中外顯的動作行為詞匯約占85%。這與幼兒思維發展特點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語法結構方面,年幼兒童具有獨特的獲得語法結構和自動應用組詞成句規則的能力,并大致按照如下趨勢發展:
  ● 從簡單句發展到復合句;● 從陳述句發展到多種形式的句子,3歲前1/3為陳述句,也初步掌握了疑問句和否定句,復雜的句型還不能理解;● 從無修飾句發展到修飾句;● 從詞數少的短句到詞數多的長句。


  在口語方面,幼兒期是口頭言語發展關鍵的時期,也是人生獲得語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因此促進幼兒期言語發展是幼兒教育的極其重要的內容。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有兩個主要發展趨勢:
  ● 從對話語向獨白語發展:幼兒期兒童的表述逐漸從對話語向獨自敘述自己的體驗、經驗和意愿發展;一般到幼兒期末,兒童就能較為清楚地向他人講述自己所欲表白的事情了。
  ● 從情境語向連貫語發展:幼兒的講述多以情境活動的表象為背景,缺乏連續性,無邏輯性,結合情境才能理解。4歲兒童約有1/3能運用連貫語,到6歲則可達1/2左右。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動機與鼓勵

學習是天性
l          當嬰兒行走第一步的時候,他會向四周的環境不停的走動,與此同時,他會弄壞家中不少東西。
l          當他說話的時候,他會重複他聽到的字句,他會不斷地問為什麼。
l          這些表現是學習的行為,他要經過這個學徒的階段才可以成長。
l          求知慾及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可是,很多父母會因子女的不停的活動及發問而感到煩躁,因而設法制止他們的活動和好奇心。
l          但子女的獨立天性會對這些制止抗反,因而產生反效果。



身為父母的自我檢討
l          身為父母,你是否是你的子女的行為的誘因,或者你所做,只不過是對他們的行為作反應而已。
l          你的子女有正面的和負面的品行,他們不能單靠自己的力量去明白怎樣調控這些品行。
l          他們需要一個教練,去帶領他們和鼓勵他們,以發展好的品行,和減少壞的品行。
l          如果父母只知道懲罰子女的短處,這是一個錯誤。



影響兒童的動機
l          知識上的動機
n          渴望把事情做得更好,例如在家課冊、體育成績和考試分數等方面,重要的鼓勵是父母的反應。
l          情緒上的動機
n          這是引導兒童對事情作應有的反應,通常的鼓勵方法是對他所作的行為讚賞或責備。
l          群體上的動機
n          兒童的行為會受到其他的人所影響,例如在學校裡、在家中、跟他競爭的和跟他合作的人。這些人的行為會驅使兒童作出某些反應,而成為他的行為的動機。

上述的三種動機事是互相有關聯的。


 如何鼓勵
l          父母會令子女取悅他們的傾向,如果做了些不應做的事,父母會說這些事會令父母不開心,這不是鼓勵子女的正確方法,這些行為要戒除。
l          當子女問為什麼的時期,應該清楚解釋給他們聽,使他們明白原因。因為在明白之後,他們就會記得那些事可以做、和那些事不可以做。
l          避免冗長的說教式訓話,這會使兒童產生恐懼、或者會使他發怒。
l          避免直接的處罰或恐嚇,這些方法的效用是短暫的。
l          讚賞和獎勵,在鼓勵上的有效方法。
l          正面的鼓勵會使兒童有著愉快的經驗,使他會繼續做好的行為,和避免做壞的行為。
負面的鼓勵會使他逃避一切錯的事情,因為這令他想起痛苦的回憶。
由:德信中學一名家校會提供